政策| 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征求意見稿)
來源: 作者: 發布日期:2023-12-22 訪問次數:581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把支持線上線下融合的在線新經濟作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統籌發展與規范,加大政策創新和先行先試,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激發各類主體的數字化轉型活力和動力,加快構筑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特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市場主體
1.加大數字型總部企業支持力度。制定數字型總部企業認定辦法和配套保障措施,對經認定的數字型總部企業,在人才居留和出入境、資金管理便利化、跨境人民幣業務、跨境物流、數據流通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大數字型總部企業激勵力度,對本市首次獲得中國互聯網百強等稱號的企業,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委、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上海海關、市委網信辦)
2.加強重大工程項目資源保障。對促進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調整和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有重要影響的在線新經濟投資建設項目,支持納入本市重大工程項目保障機制,由相關責任部門在規劃調整、跨部門、跨區域協調方面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重大辦、市經信委)
3.支持企業創新產品推廣和應用。對在線新經濟領域符合條件的產品和服務,支持納入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目錄產品可以作為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采購參考。相關企業在申請專利試點示范企業認定、驗收以及授權發明專利評估時可以給予適當加分。(責任單位:市知識產權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委)
4.鼓勵優質在線新經濟企業上市融資。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在線新經濟企業納入“浦江之光”科創企業儲備資源庫。鼓勵在線新經濟紅籌企業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支持本市企業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規推進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赴境外上市。(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經信委)
5.支持平臺企業發揮鏈主作用。鼓勵本市領軍企業在平臺入駐、網店押金、宣傳推廣、信息服務、從業培訓等方面,以業務補貼、貸款貼息、費率優惠等方式對其上共生中小微企業出臺扶持發展舉措。(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經信委)
二、建設全球頂尖的宜居宜業載體空間
6.完善在線新經濟生態園綜合配套環境。推動“長陽秀帶”“張江在線”“虹橋之源”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周邊公共交通配套建設,加快實施18號線二期、21號線、外環線西段抬升工程,推進24、26、27號線規劃研究。推動生態園保障性租賃住房配套設施建設,到2025年,三個生態園共計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資局、市住建委、楊浦區、浦東新區、長寧區)
7.鼓勵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創新建設與管理模式。支持園區開發運營主體與在園企業協同共建產業技術平臺、公共服務中心、眾創空間等。加快在線新經濟生態園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各園區特色應用場景,鼓勵5G+、無接觸配送、無人車、服務機器人等創新業態在園區試點應用。(責任單位:楊浦區、浦東新區、長寧區)
8.打造靈活就業服務新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容創作、創意設計、直播電商等在線新經濟靈活就業人員申辦各類市場主體,依托“一網通辦”提供一站式工商登記、納稅征管、勞動監察、從業保障等業務辦理。鼓勵在線新經濟平臺、第三方服務企業為在線新經濟平臺內靈活就業人員提供集約辦理服務。(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市大數據中心)
三、集聚行業前沿業態蝶變的創新要素
9.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鼓勵在線新經濟企業在智能終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關鍵軟件、云計算、大數據、元宇宙等重點領域加強研發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各類市級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委、市財政局)
10.支持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鼓勵在線新經濟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對于國家和本市明確的重點任務,具有戰略性、公益性的關鍵項目,經市政府批準支持比例最高可達到核定項目總投資的50%,支持金額最高5000萬元。(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財政局)
11.深化公共數據開放利用。到2025年在醫療、交通、文旅、信用等領域建設100個公共數據集。對承擔公益性數據產品研發和服務的在線新經濟企業,優先免費開放本市公共數據。鼓勵國資與在線新經濟企業聯合探索國有企業數據資產化運營新模式。(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國資委、市經信委)
12.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數據交易。鼓勵在線新經濟企業利用數據資源優勢,通過上海數據交易所進行入場交易,對在上海數據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在線新經濟數據產品,補貼其生產成本。(責任單位:上海數據交易所)
13.促進數據跨境安全自由流動。加快建設臨港新片區國際數據港,聚焦云服務、信息服務、跨境貿易、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建立便捷的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服務機制,推進增值電信業務對外商開放試點。(責任單位:市通信管理局、市委網信辦、臨港管委會)
四、集聚激發產業創新活力的生態要素
14.支持設立在線新經濟產業基金。引導企業、創投機構和相關區共同投入,為高成長型在線新經濟企業開拓業務,以及中大型企業股權改制、紅籌回歸、兼并重組等重大發展需求,提供精準融資服務。(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經信委)
15.推進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推進“數據貸”“云量貸”、數據信托、科技保險、知識產權抵(質)押等金融創新試點,為在線新經濟創新發展提供金融創新產品支持。(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上海銀保監局)
16.積極推廣數字人民幣應用。支持在線新經濟企業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拓展數字人民幣與web3.0融合應用的新模式,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
17.強化多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對通過認定的數字型總部企業,納入當年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進滬就業重點扶持用人單位。對入選當年度“上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百強”“上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成長百家”的企業,納入我市產業領域人才引進重點機構名單,對其引進緊缺、急需且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按照特殊人才引進政策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社局、市經信委)
18.建立新型人才隊伍培養模式。支持校企合作,探索技能競賽、聯合實驗室、企業研修、定向培養、在職培訓等多途徑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本市相關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增設一批碩士、博士點,重點培養緊缺高層次人才。推動在線新經濟相關領域學科優先開展中高貫通試點。(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社局)
19.優化創新型人才職稱評價機制。暢通靈活就業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評價和職稱評審渠道,引導數字創意設計、數字化運營、在線鑒定、直播銷售等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支持操作系統、數據庫、云計算、信息安全、互聯網項目管理等國內外知名信息技術職業資質認證等級與人才職業能力評價對應銜接。(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經信委)
五、開創在線新經濟業態發展的產業格局
20.推廣智能共享移動出行方式。擴大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覆蓋范圍,逐步實現快速路開放,鼓勵新型移動出行的企業打造智能出租載人示范應用。優化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總量調控和動態調整機制,在部分人口密集區域增加投放數量。(責任單位:市交通委)
21.優化互聯網醫療體驗。探索對部分慢性疾病試點開放線上初診,推動建立線上診療、處方開具、藥效追蹤、遠程復診全鏈路管理體系。完善互聯網醫療的醫保線上支付結算,探索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商業保險支付模式,建立覆蓋“醫+藥+保”等領域的互聯網醫療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22.促進線上教育有序發展。制定教育數字基座標準,引導企業依據標準打造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各類服務與應用。支持發展面向不同教育階段和類型的在線教育應用供給,形成“政府統籌、企業建設、學校購買”的供給機制。鼓勵在線新經濟企業推出技術技能人才精品在線培訓課程,對符合條件的產品進行補貼。(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社局)
六、構筑推進產業繁榮健康發展的保障措施
23.加強在線新經濟企業動態監測。完善“浦江星河”在線新經濟企業服務聯系制度,強化重點領域的行業運行監測和統計分析,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重大行業共性問題,進行實時監測預警。(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24.引導在線新經濟企業合規發展。制定在線新經濟企業合規發展指引,聚焦數據合規、內容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平臺反壟斷、境外上市等領域,建立第三方專業合規服務隊伍,對在線新經濟企業定期提供合規評估咨詢、法律援助、人員培訓等公益服務,指導在滬經營企業規范經營,公平競爭。(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委網信辦、市市場監管局)
25.完善免罰清單容錯監管方式。在在線文娛、新零售、網絡社交、移動出行等領域,進一步完善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對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
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
項目申報辦公室:李老師
電話/微信:15901996329
*本文發布的政策內容由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整理解讀,如有紕漏,請與我們聯系。
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權威的產業政策輔導服務平臺,指導企業申請各類政府無償資助專項資金,包括上海市科委、經信委、發改委、商委、科創辦以及各區部門項目,專業申報,重點立項。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把支持線上線下融合的在線新經濟作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統籌發展與規范,加大政策創新和先行先試,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激發各類主體的數字化轉型活力和動力,加快構筑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特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市場主體
1.加大數字型總部企業支持力度。制定數字型總部企業認定辦法和配套保障措施,對經認定的數字型總部企業,在人才居留和出入境、資金管理便利化、跨境人民幣業務、跨境物流、數據流通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大數字型總部企業激勵力度,對本市首次獲得中國互聯網百強等稱號的企業,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委、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上海海關、市委網信辦)
2.加強重大工程項目資源保障。對促進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調整和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有重要影響的在線新經濟投資建設項目,支持納入本市重大工程項目保障機制,由相關責任部門在規劃調整、跨部門、跨區域協調方面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重大辦、市經信委)
3.支持企業創新產品推廣和應用。對在線新經濟領域符合條件的產品和服務,支持納入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目錄產品可以作為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采購參考。相關企業在申請專利試點示范企業認定、驗收以及授權發明專利評估時可以給予適當加分。(責任單位:市知識產權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委)
4.鼓勵優質在線新經濟企業上市融資。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在線新經濟企業納入“浦江之光”科創企業儲備資源庫。鼓勵在線新經濟紅籌企業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支持本市企業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規推進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赴境外上市。(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經信委)
5.支持平臺企業發揮鏈主作用。鼓勵本市領軍企業在平臺入駐、網店押金、宣傳推廣、信息服務、從業培訓等方面,以業務補貼、貸款貼息、費率優惠等方式對其上共生中小微企業出臺扶持發展舉措。(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經信委)
二、建設全球頂尖的宜居宜業載體空間
6.完善在線新經濟生態園綜合配套環境。推動“長陽秀帶”“張江在線”“虹橋之源”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周邊公共交通配套建設,加快實施18號線二期、21號線、外環線西段抬升工程,推進24、26、27號線規劃研究。推動生態園保障性租賃住房配套設施建設,到2025年,三個生態園共計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資局、市住建委、楊浦區、浦東新區、長寧區)
7.鼓勵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創新建設與管理模式。支持園區開發運營主體與在園企業協同共建產業技術平臺、公共服務中心、眾創空間等。加快在線新經濟生態園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各園區特色應用場景,鼓勵5G+、無接觸配送、無人車、服務機器人等創新業態在園區試點應用。(責任單位:楊浦區、浦東新區、長寧區)
8.打造靈活就業服務新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容創作、創意設計、直播電商等在線新經濟靈活就業人員申辦各類市場主體,依托“一網通辦”提供一站式工商登記、納稅征管、勞動監察、從業保障等業務辦理。鼓勵在線新經濟平臺、第三方服務企業為在線新經濟平臺內靈活就業人員提供集約辦理服務。(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市大數據中心)
三、集聚行業前沿業態蝶變的創新要素
9.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鼓勵在線新經濟企業在智能終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關鍵軟件、云計算、大數據、元宇宙等重點領域加強研發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各類市級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委、市財政局)
10.支持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鼓勵在線新經濟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對于國家和本市明確的重點任務,具有戰略性、公益性的關鍵項目,經市政府批準支持比例最高可達到核定項目總投資的50%,支持金額最高5000萬元。(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財政局)
11.深化公共數據開放利用。到2025年在醫療、交通、文旅、信用等領域建設100個公共數據集。對承擔公益性數據產品研發和服務的在線新經濟企業,優先免費開放本市公共數據。鼓勵國資與在線新經濟企業聯合探索國有企業數據資產化運營新模式。(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國資委、市經信委)
12.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數據交易。鼓勵在線新經濟企業利用數據資源優勢,通過上海數據交易所進行入場交易,對在上海數據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在線新經濟數據產品,補貼其生產成本。(責任單位:上海數據交易所)
13.促進數據跨境安全自由流動。加快建設臨港新片區國際數據港,聚焦云服務、信息服務、跨境貿易、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建立便捷的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服務機制,推進增值電信業務對外商開放試點。(責任單位:市通信管理局、市委網信辦、臨港管委會)
四、集聚激發產業創新活力的生態要素
14.支持設立在線新經濟產業基金。引導企業、創投機構和相關區共同投入,為高成長型在線新經濟企業開拓業務,以及中大型企業股權改制、紅籌回歸、兼并重組等重大發展需求,提供精準融資服務。(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經信委)
15.推進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推進“數據貸”“云量貸”、數據信托、科技保險、知識產權抵(質)押等金融創新試點,為在線新經濟創新發展提供金融創新產品支持。(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上海銀保監局)
16.積極推廣數字人民幣應用。支持在線新經濟企業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拓展數字人民幣與web3.0融合應用的新模式,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
17.強化多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對通過認定的數字型總部企業,納入當年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進滬就業重點扶持用人單位。對入選當年度“上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百強”“上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成長百家”的企業,納入我市產業領域人才引進重點機構名單,對其引進緊缺、急需且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按照特殊人才引進政策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社局、市經信委)
18.建立新型人才隊伍培養模式。支持校企合作,探索技能競賽、聯合實驗室、企業研修、定向培養、在職培訓等多途徑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本市相關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增設一批碩士、博士點,重點培養緊缺高層次人才。推動在線新經濟相關領域學科優先開展中高貫通試點。(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社局)
19.優化創新型人才職稱評價機制。暢通靈活就業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評價和職稱評審渠道,引導數字創意設計、數字化運營、在線鑒定、直播銷售等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支持操作系統、數據庫、云計算、信息安全、互聯網項目管理等國內外知名信息技術職業資質認證等級與人才職業能力評價對應銜接。(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經信委)
五、開創在線新經濟業態發展的產業格局
20.推廣智能共享移動出行方式。擴大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覆蓋范圍,逐步實現快速路開放,鼓勵新型移動出行的企業打造智能出租載人示范應用。優化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總量調控和動態調整機制,在部分人口密集區域增加投放數量。(責任單位:市交通委)
21.優化互聯網醫療體驗。探索對部分慢性疾病試點開放線上初診,推動建立線上診療、處方開具、藥效追蹤、遠程復診全鏈路管理體系。完善互聯網醫療的醫保線上支付結算,探索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商業保險支付模式,建立覆蓋“醫+藥+保”等領域的互聯網醫療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22.促進線上教育有序發展。制定教育數字基座標準,引導企業依據標準打造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各類服務與應用。支持發展面向不同教育階段和類型的在線教育應用供給,形成“政府統籌、企業建設、學校購買”的供給機制。鼓勵在線新經濟企業推出技術技能人才精品在線培訓課程,對符合條件的產品進行補貼。(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社局)
六、構筑推進產業繁榮健康發展的保障措施
23.加強在線新經濟企業動態監測。完善“浦江星河”在線新經濟企業服務聯系制度,強化重點領域的行業運行監測和統計分析,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重大行業共性問題,進行實時監測預警。(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24.引導在線新經濟企業合規發展。制定在線新經濟企業合規發展指引,聚焦數據合規、內容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平臺反壟斷、境外上市等領域,建立第三方專業合規服務隊伍,對在線新經濟企業定期提供合規評估咨詢、法律援助、人員培訓等公益服務,指導在滬經營企業規范經營,公平競爭。(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委網信辦、市市場監管局)
25.完善免罰清單容錯監管方式。在在線文娛、新零售、網絡社交、移動出行等領域,進一步完善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對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
項目申報辦公室:李老師
電話/微信:15901996329
*本文發布的政策內容由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整理解讀,如有紕漏,請與我們聯系。
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權威的產業政策輔導服務平臺,指導企業申請各類政府無償資助專項資金,包括上海市科委、經信委、發改委、商委、科創辦以及各區部門項目,專業申報,重點立項。
